高一飞:公正的法院不应该害怕记者
虽然经过几次修复,身处此地仍能在青砖黛瓦间感受到岁月沉淀的古朴沧桑。
底气——市场主体提升核心竞争力做生意做的就是先机,早一步,争取抢个开门红。展望2024,广大外贸经营主体提升核心竞争力,积极拓市场、抓订单,不断开辟新的发展空间。
元旦刚过,浙江首个商务团组便踏上了出海增订单的征程。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主体达到64.5万家。保持定力,增强信心,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是我们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关键。此外,作为全球贸易的一股新势力,跨境电商让大家实现了买全球、卖全球。△2023年5月7日,江苏扬州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工人在作业。
截至去年底,我国有811种产品全球出口规模排名第一,在机电设备、有机化学品等领域贸易竞争力强劲。初步统计,2023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2.38万亿元,增长15.6%。金融监管是系统工程,金融管理部门和宏观调控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司法机关、纪检监察机关等都有相应职责,要加强监管协同,健全权责一致的风险处置责任机制。
当前,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各国经济都面临不小挑战。拥有强大的金融监管,是金融强国应当具备的关键核心金融要素之一。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现代金融发展呈现出机构种类多、综合经营规模大、产品结构复杂、交易频率高、跨境流动快、风险传递快、影响范围广等特点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工程科技是关键一环。
工程科技创新持续走向深入,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惠民成果。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们不断拓展发展新空间,塑造发展新优势。
5G赋能,无人矿山智能采矿节省了人工成本,保障了生产安全。提速动能转换,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河南焦作焦煤千业水泥公司,5G智能调度中心内,工作人员手持操作杆面对电脑屏幕挖矿。阔步新征程,攀登新高峰,新时代的中国,工程科技创新大步向前。工作人员轻点鼠标,运输车按设定好的路线,自动到下料口卸料。
融合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山东港口青岛港建成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新时代以来,中国桥、中国路、中国港口、中国机场建设有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工程科技实力不断提升,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重大基础设施从蓝图变为现实,工程科技是不可或缺的支撑力量。建立重污染天气应对技术体系,厘清重点地区大气重污染成因。
着力改善民生,工程科技创造美好生活要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科技创新的落脚点,把惠民、利民、富民、改善民生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工程科技支撑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岭南冬日天朗气清,伶仃洋上烟波浩渺。
擦亮中国制造国家名片——2022年12月,白鹤滩水电站实现全部机组投产发电,长江上建成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汽车智能化驱动电动化,电动化承载智能化……抢抓汽车产业电动化、网联化新机遇,先行一步布局电池、电机、智能驾驶等关键技术,构建系统完备、自主可控的全产业链条。
从中国高铁到中国桥梁,从航天梦到大飞机梦,一路行来,工程科技砥砺前行的每一步,都凝结为催人奋进的精神动力,汇聚起复兴路上日益强大的中国力量。安徽合肥科学岛上,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正在开展新一轮物理实验,朝着更高目标发起挑战。构建无缝隙天气气候预报预测数值模式体系,24小时预报中国东部区域仅需30分钟左右,气象预报越来越精准……一系列防灾减灾技术探索,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国产大飞机起飞、国产大型邮轮首航,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观大势、谋全局、抓根本,作出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重大战略抉择。攻克发电机组结构、水力设计、发电机通风等技术难题,研制百万千瓦水电机组,这座超级水电站让中国水电的国家名片更加闪亮。
新时代以来,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按下快进键,刻下一个个中国创新高度。吞服一粒小胶囊,15至30分钟便可完成胃部检查。
北斗导航卫星全球组网,华龙一号核电机组投入商业运行,锻压机、盾构机等接连下线,工程科技创新铸就大国重器,挺起中国制造脊梁。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折射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的图景:凭借人工智能算法、机器视觉等技术,生产线装上火眼金睛,360度完成对目标零件的采图、分析、分类,质检效率提高10倍以上。
数字技术赋能,探索建立全国统一的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台……工程科技创新让人们畅享舌尖上的美味。增添发展动能,工程科技助推产业创新2024年首个工作日,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东航第四架C919大型客机交付入列,国产大飞机常态化、规模化商业运营稳步推进。
科技赋能发展,创新决胜未来。我们靠实干创造了辉煌的过去,还要靠实干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用热自主可调,这是依托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搭建智慧供暖系统带来的悄然变化。杂交水稻新品种帮助马达加斯加农民提高粮食产量,菌草技术带动巴布亚新几内亚东高地省农民脱贫致富,先进节水灌溉系统助力破解埃及农业发展干旱缺水难题……中国工程科技创新不断为人类福祉作出新贡献。
为顺利安放沉管,工程科技人员自主研发世界首制沉管浮运安装一体船。重大工程与产业发展相向而行,正是工程科技创新强大牵引力的生动写照。
从环境保护到食品安全,从守护生命健康到便捷交通出行,新时代以来,工程科技创新红利不断释放,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上天入海、探秘宇宙,一项项接连问世的重大工程,一个个身怀绝技的国之重器,彰显新时代工程科技创新活力、实力。
拥有世界上能量精度最高、规模最大的液体闪烁体探测器,江门中微子实验室建成运行后,有望首次测定中微子质量顺序。屏幕另一边,只需8分钟,一辆无人驾驶运输车完成石料装载。
——创新红利不断释放,增进民生福祉。推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广东江门,一座巨型实验装置正在抓紧建设。重大装备,是一个国家制造业综合实力、竞争力的有力证明。展示大国气象,工程科技托起重大工程神舟飞天、嫦娥奔月、天眼巡天、北斗指路、动车飞驰、C919翱翔……党的十八大以来,工程科技托起一项项重大工程。
这样的瞬间令人振奋:中国人进入自己的空间站,标注中国高度。共创人类美好未来,是工程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
动能转换提速,传统行业向高精尖升级迈进。人工智能、激光雷达、高精地图等技术加持,自动驾驶开辟交通出行新路径。
设计研制C919,我国掌握了民机产业5大类、20个专业、6000多项民用飞机技术,航空工业发展增添新引擎。(本报记者喻思南、吴月辉、刘诗瑶、谷业凯)。
最新留言